對深受新冠疫情影響的園林花木行業來說,今年是復蘇年、發展年和創新年,是充滿希望和滿懷期待的一年。結合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“突出做好穩增長、穩就業、穩物價工作”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”“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”等要求和去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的《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(2022-2035年)》,以及園林花木行業內在的發展要求,《中國花卉報》梳理出2023年園林花木行業十大趨勢。
01.園林行業艱難復蘇
受工程項目減少、房地產下行、新冠疫情和行業“內卷”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,去年,園林設計、施工企業產值、利潤創5年新低。去年底,多部門推出“金融16條”支持房地產,擴大內需戰略;又提出加快交通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,加強新型城鎮化、重大生態項目建設等,旨在拉動地產綠化和生態建設的需求,助力園林企業業績提升,但市政綠化難言有起色。
02.家庭園藝市場持續升溫
3年疫情,人們有了更多居家的時間,促成了室內植物的興起,去年上海疫情后又催生了陽臺種菜熱和私人花園改造熱。同時,陽臺、露臺、庭院等家庭園藝消費場景都出現了個性化和多元化的消費需求,在新媒體的助推下,年輕一代“植系青年”對園藝產品消費展現出巨大潛力。作為少有的疫情期間穩增長的領域,家庭園藝市場在新形勢下將迎來更大的發展。
03.花店零售業全面回暖
去年底,隨著疫情防控優化調整,一些花店開始承接前一年中被取消或延期的企業活動、宴會慶典等花藝設計項目,更多花店積極備戰年宵季。今年,除各類商業花藝設計項目外,節日鮮花消費、花藝教學、花藝沙龍也將全面復蘇,并迎來新的市場熱點和爆點。經受住三年疫情考驗、有實力設計差異化產品、能提供更優質服務的花店,業績將穩步提升。
04.苗木行業繼續“瘦身”
全國苗木供需分析研究組去年11月發布了《2023年度全國苗木供需分析報告》,預計全國育苗面積將從2021年的125萬公頃減少到2022年的110萬公頃左右,全國可供造林用苗量也將從356億株減少到282億株左右。預計今年全國苗木使用量將繼續下降,約為86億株,加之耕地“兩非”整治繼續推進,苗木行業今年仍將持續大幅度去產能。
05.展會等線下活動爆發
展會、論壇、考察活動等,在目前的花木交易中具有難以取代的作用。去年,第24屆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展、2022中國國際家庭花卉園藝展暨第22屆中國花卉零售業交流會等大量展會延期或停辦,出國考察幾乎全被取消。今年,展會等線下交流交易活動被壓抑的需求將全面爆發,又將重現展會、考察活動扎堆的情景。
06.民族花卉種業振興步伐加快
去年,國家林草局、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《關于推進花卉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多地出臺種業振興行動方案,都提出了加快花卉種業創新的要求,國內科研單位和企業推出了一大批菊花、月季等新優國產花卉品種。隨著《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》首次全面修訂完成,新品種保護力度加大,民族花卉種業振興將駛入發展快車道。
07.創新成企業發展重要驅動力
擴大內需綱要指出,勞動力、土地、環境等要素趨緊制約投資增長,創新能力不能完全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,群眾個性化、多樣化消費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。同時,園林花木行業內卷、產業升級催發企業在產品、技術、模式、服務、管理上創新,靠規模擴張推動行業發展的模式將逐漸被創新驅動代替。
08.線上交易占比穩步增加
隨著新消費新國潮崛起,“得年輕人者得未來,得線上者得天下”。電商、直播、短視頻在疫情之下,重構了國內花卉園藝市場的消費和流通,讓園藝產品直接面對千千萬萬的消費者。特別是以B端客戶為主的苗木行業,近兩年涌現出眾多大大小小的“網紅”“達人”,直播、短視頻帶來的業務比重越來越大。今年,用短視頻等帶貨、打造品牌、做消費者運營等將逐漸成為大型企業、花木經紀人的“標配”。
09.更多企業轉戰鄉村振興新戰場
去年11月,2023年中央財政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485億元提前下達,并印發了《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》。12月底舉辦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,強調了牢固樹立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導向。從一系列政策看,鄉村環境整治、美麗鄉村建設、文旅、產業振興等項目,將給園林花木企業提供巨大的商機,參與鄉村振興將成為更多園林企業業務轉型方向。
10.花卉出口有望創新高
近幾年,我國花卉出口額增長較快。2021年,我國花卉進出口貿易額首次突破7億美元關口,出口總額46479.25萬美元,同比增長20.24%。2022上半年,我國花卉出口額約2.32億美元,同比增長5.67%。這說明隨著技術、品質的提升和規格類型日漸豐富,我國花卉產品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強。在疫情管控優化調整后,今年的花卉出口有望再創新高。